智能交通最突出的特点是充分利用监控杆设备收集道路交通运行和车辆行驶状况。目前的应用是利用这些数据来提高交叉口的交通信号控制和交通效率,更重要的是让车辆和道路相互作用。目前我国最典型的车路信息交互应用是ETC系统,更先进的发展是建立完善的车路协调系统,使车路智能化。这些应用系统和设备,无论是来自智能道路管理系统还是来自智能汽车,都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行业。

在车路信息交互领域,我国从高速公路的具体应用入手,走出了既与国际先进技术水平同步,又支持产业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如今,国内已有近20家企业能够生产大型不间断充电系统和车载机,年生产能力达到100万台车载机。2019年起,交通运输部开始在部分地区组织应用示范。预计到2019年,中国ETC将实现全国联网,拥有超过15000万用户。据《中国智能交通产业发展年鉴(2019)》统计,以北京ETC市场为例,年ETC资金流将达到255亿元,设备和系统市场容量将达到63亿元。这是我国智能交通领域唯一统一的标准。不仅如此,中国的技术标准和产品也为下一步建立车辆-道路协同系统的互动平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进而支持了国家在宽带移动通信领域的自主发展。
2019年10月15日,在交通运输部的指导下,中国智能交通产业联盟正式成立。联盟由国内外100多家大型智能交通相关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组成,是我国智能交通产业化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如今,产业联盟已经吸引了宝马、特斯拉、华为、高德、金逸等大型智能交通相关企业的参与。
正如金易科技总裁罗瑞发所言:“ETC国家标准的制定和创新,促进了我国ETC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形成了从芯片供应、设备制造、系统集成到运营服务的完整产业生态链,几乎所有这些都是由中国企业参与的。这是为了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这将为中国智能交通产业迈向下一代智能车辆道路协调打下良好基础。
可以说,随着智能交通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交通的产业化前景已经十分明朗。在这条道路上,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发挥主体作用,带动整个行业向纵深发展。